目前房产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后的重点转折期,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点。从最新数据来看,25年上半年二手房市场表现抢眼,成交总量同比增长28.1%,其中三四线城市因价格回调幅度较大,成为这轮回暖的主力军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新房销售仍同比降低4.5%,不同能级城市、不同区位资产的价格行情走势差异显著。这种"冰火两重天"的市场格局,既反映了购房者偏好的转变,也预示着行业正在历程深刻变革。
值得关注的是土地市场的回暖信号。上半年住宅用地成交金额同比增长27.6%,但热度高度集中在北上杭等核心城市,这种"马太效应"反映出开发商对安全边界的看重。在"好房屋"策略推进下,行业商品力明显提高,新建产品住宅得房率从75%提高至90%以上,部分优质项目的去化率已突破70%,这说明只须商品足够过硬,市场仍然存在强劲的购买力。这种结构性机会将成为将来市场的要紧特点。
从市场基本面剖析,本轮三四线楼市的回暖主要得益于三个原因:第一是价格调整到位,经过持续两年的深度回调,部分城市房价已回归至2018年水平,性价比优势开始显现;第二是政策环境改变,地方政府在限购松绑、税费减免等方面持续发力;再者是刚性需要的释放,尤其是返乡置业和改变型需要在价格触底后逐步入场。但需要警惕的是,这种回暖是不是具备可持续性仍存在疑问。从长期来看,三四线城市常见面临人口流出、产业支撑不足等结构性问题,短期价格修复很难扭转供需失衡的根本矛盾。
展望后市,伴随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市场自我调节到位,下半年确实可能迎来要紧的拐点窗口期。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,回暖的持续性将取决于两个重点原因:一是地方产业经济的实质复苏状况,能否创造持续的就业和收入增长;二是公共服务配套的健全程度,能否真的提高居住价值。建议购房者在三四线城市置业时,重点关注拥有区位优势、配套成熟的改变型商品,防止盲目追涨。总体来看,在政策托底和市场自发出清的双重用途下,房产行业企稳向好的可能性正在增大,但全方位复苏仍需时日,不同城市、不同商品将继续呈现差异化进步态势。
目前市场面临的核心矛盾仍是总需要不足和信心偏弱。
35城二手房价格较年初下跌9.1%的数据显示,整体市场仍处于调整通道。专家预测25年房产投资将降低10%,这个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开发商对市场预期的小心态度。但也要看到,政策工具箱仍在持续发力,包含筹资支持、需要端刺激等组合拳正在逐步显效。尤其是最近提出的"三大工程"建设,有望为市场注入新的动能。